关于党委常委会工作的报告

——在校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上

校党委书记  王卓君

(2014年9月9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受党委常委会的委托,我向大家报告2014年上半年党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加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建设。

按照“抓住方向、把握大局、推动改革、建设队伍、凝聚人心、协调各方”的工作思路,加强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研讨会、座谈会、研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书目等形式,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推进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制定关于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的实施办法。积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苏州大学章程》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坚持科学选人用人,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这一根本原则,充分发挥校党委的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配班子选干部,为学校提升内涵建设、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半年来,共选拔提任19名处级干部,其中正处职7人、副处职11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1人;对22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试用期满考察。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医学部药学院等三个学院行政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开展对口支援拉萨师范专科高等学校和淮阴师范学院干部挂职工作,完成了全省第七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推荐、选派工作。加强各民主党派、群众组织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3、围绕服务创新,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得表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党委获评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紧紧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主题,积极探索和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创建“党校读书会”、“苏大党员之家”微信平台等载体和形式,切实提升党员参与度和服务的实效性。认真贯彻执行中组部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保证党员发展质量、调控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半年来共发展党员923名,为党员队伍输送了新鲜力量。

4、坚持德育为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领域,切实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按照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惠寒”行动、“感恩母校”文明离校教育,组织“十佳自强自立标兵”评选、优良学风班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宣讲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半年,共有39名志愿者积极投身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和苏北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展基层服务工作;1名同学和1位老师分获“2013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2013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5、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以《建立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切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正面典型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全校各级干部的廉洁廉政教育。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开展对党员干部的关爱提醒、约谈和诫勉工作。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评奖评优、物资采购与招投标工作的投诉和举报进行核实和查处,切实改进对“三招”工作的监督方式。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中纪委、省委、省纪委和市委有关作风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定,加强节假日期间反浪费反奢侈专项整治检查督促,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企业兼职(任职)情况清理工作,认真开展全校公用房清查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拟定有关公用房管理办法即将推出实施,对各种违纪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作风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根据有关规定对2013年调查立案的2起违纪案件进行了调查审理并结案,完成了对2013年因受贿犯罪被判刑的两位原处级干部的校内党纪政纪处理工作。

二、以内涵建设为根本,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1、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加强“本科教学工程”的顶层方案设计、力量整合和培育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扎实推进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苏大课程2014-3I”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构建通识课程库,立项建设新生研讨课、全英文教学示范课和微课程;组建《苏大课堂全程实录》资源库,创建网络进阶式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线共享。积极探索融“本科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高水平学术讲座”、“新生研讨课”、“高级研修课”等要素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本科生自主研学体系。4门课程入选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1门课程入选“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深入实施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以“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创新计划项目”、“教改课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立项中取得佳绩。1篇论文入选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论文获提名。1名博士研究生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积极稳妥推行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推进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和动态上岗制度。国(境)外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进展顺利,首批招收的3名学生已进入正式培养阶段。文正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持续推进多元化育人模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继续大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上半年,共引进教学科研人员7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9人(含特聘教授12人),副高职称人员30人(含特聘副教授5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国家、省、市各类人才工程申报建设工作,推进东吴名医培养计划。实施教授学术休假制度和“双肩挑”教授学术恢复期制度,优化和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着力营造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的工作环境。全面推进博士后工作,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30项,资助金额183万元,位列江苏高校第二。

3、统筹谋划资源整合,学科建设整体效应进一步显现。

进一步加强学科的顶层设计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整合物理、能源、光电等学科资源成立了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优化学科布局和内涵建设,激发创新活力,深入推进“重点学科提升建设计划”。截止目前,我校共有6个专业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位列大陆高校第27。认真做好省优势学科一期项目考核验收和二期项目申报工作,8个学科顺利进入省优势学科二期立项,5个学科成为省重点序列学科,获资助5700余万元。

4、坚定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学研究实力进一步增强。

努力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立足国家和地方发展实际,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自然科学方面,精心组织各类项目申报工作,申报数量和规格创历史新高,截止目前,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项,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稳居地方高校首位,江苏高校第二,其中杰青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优青项目9项,获批经费17055万元。获批省自然基金91项,其中省杰青4项,获批经费2190万元。人文社科方面,截止目前,获教育部资助项目11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22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4项,青年项目4项,立项总数达到近年来最高值,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9位,在省内高校排名第2。《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二次文献转载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学报第3位。1位教授获鲁迅文学奖。

5、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运行机制日趋完善;新增“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全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到账经费达3300万元。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和平台建设,成功获批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前瞻性研究资助项目17项,获批经费480万元。策划新建8家校企共建科研平台,共获建设经费900万元。加强和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建设,在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二,获评优秀。学校“东吴智库”有关成果受到苏州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笔批示。

三、全面统筹兼顾,营造内和外协的发展氛围

1、坚持开放融合,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汇聚整合办学资源。完善董事会、校友会和基金会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发展董事力度,拓展资金募集渠道。上半年,新增定向捐赠项目19个,到账资金500多万元。提升继续教育内涵,探索自学考试校地合作和成人学历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继续教育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2)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努力挖掘国际合作资源,积极组织各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切实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协调和管理。上半年,共计有319名教职工和483名学生出国(境)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与法国SKEMA国际商学院苏州中心等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全面合作,与独墅湖高教区合作共建高等教育国际化全国示范区。“2014江南文化研习营”项目获国台办重大交流项目正式立项。老挝苏州大学进一步加大建设和宣传力度,并与部分国内外企业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荣获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3)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策划组织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围绕学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新经验和新亮点,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深入重点报道。上半年,共计刊发外宣稿件500多篇,其中国家级媒体100余篇。加强学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力度,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学校获评“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坚持以人为本,校园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1)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召开以“开源节流,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为主题的六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学校进一步深化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师生中宣传低碳绿色校园理念。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打造高效节约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严格物资招标采购体系建设和管理,新出台国有资产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转发全省高校关于科研经费管理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深化和谐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公开,重视教代会提案和学生议校平台议案的处理和落实。支持各民主党派及统一战线群众组织开展活动,畅通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渠道。打造资助育人“暖心工程”,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六位一体的全方位资助工作体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竞赛、各类心理咨询辅导活动,组队参加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认真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稳步推进阳澄湖校区教职工分流,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系和建筑设备工程系整建制并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拉萨示范专科学校、贵阳医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援建宿迁学院和扶贫工作。各附属医院的医学教研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附一院荣膺“2013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冠军。

(3)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继续探索人防、技防、设施防、制度防“四位一体”的大防控体系的建设,苏州大学安全指挥中心正式启用。认真落实校园管理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着力提升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案(事)件的能力。推进保密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保密队伍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建维修、实验室、膳食、交通和消防安全等的监管。

(4)开展文化校园建设。积极发挥文化载体育人功能,文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图书馆举办“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着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档案馆精心组织谈家桢等知名校友的珍贵档案展览。博物馆成功加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精心筹划举办有影响力的特色展览。出版社策划组织弘扬主旋律、有影响力、有深度的重点选题,以及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图书选题,精品力作不断推陈出新。

各位委员、同志们,以上这些办学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党委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和广大师生员工,对常委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所有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辛劳和智慧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是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还需更加务实;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办学资源瓶颈的约束仍十分明显,开源节流、深挖潜力,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还很繁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发挥学科优势,加速学科竞争力建设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强化政产学研用结合,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要更加紧密;提升办学效益,提高教职工收入待遇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任务还很繁重等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下半年,党委常委会将继续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内涵建设,不断将学校事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衷心希望各位委员、同志们对党委常委会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

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